“互联网大健康”赛道,资本壁垒持续抬升,上市或将成为行业企业发展的分水岭。
继平安好医生、阿里健康、京东健康陆续在港交所上市之后,即时健康到家企业叮当健康于6月22日也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中金公司和招银国际为联席保荐人。
在此之前的6月8日,叮当健康刚刚宣布完成2.2亿美元融资,由TPG亚洲基金领投,奥博资本、鸿为资本(Redview Capital)联合领投,璞林资本(Valliance)、兰馨亚洲、夏焱资本、盈科资本等机构跟投。
自2014年成立之后,叮当健康便获得包括软银中国资本、泰康人寿、海尔医疗、龙门投资、中金、及招银国际等机构投资。
此次上市,将加速叮当健康推进实施“医+药+险”的健康到家战略,通过不断的产品迭代与技术创新,提供依托互联网的多场景、一站式的问诊、购药、慢病管理、心理咨询等医疗医药服务。
早先登场的互联网医药新零售公司,诸如药给力、药快好、快方送药等逐渐被竞争所溢出,既无雄厚的资本实力,也没有特殊的资源或模式,这些公司自然也就无法与快速进行市场布局的京东健康、阿里健康等巨头比拟。
如今,垂直深耕医药即时健康到家的叮当健康会在强者如林的互联网大健康领域如何突围,对现有市场格局发起冲击?
医药新零售的开拓者
2014年正值医药O2O火热之际,包括叮当健康子公司叮当快药在内的一批医药新零售企业相继成立,它们以线上平台连接药店和用户,并主打1小时送药到家。
与其他玩家相比,叮当快药的打法颇具特色。在创立之初叮当快药走得是轻资产模式,与线下药店合作提供配送服务。为了进一步提高配送效率和服务水平,叮当快药还于2016年始布局线下自营店叮当智慧药房。
虽然自建药房和物流的重资产模式一度成为外界质疑叮当快药的焦点问题,但是也有业内专家认为,这是一件值得投入的事:“很多人认为自建配送团队成本高,这是误解,因为当配送量达到一定程度时,会比第三方合作成本更低。”
由于大多数合作药店无法24小时营业,在配送时效性、活动开展等方面的效果会打折扣,与第三方药房合作难以保障用户体验,为了更好的服务用户,叮当快药自建智慧药房与专业配送团队。
实际上,如果只是当个“送药员”,市场空间较小,进入门槛低,很容易被模仿,企业的价值也就难以体现。在完善叮当快药服务基础上,拓展业务边界,拉高竞争壁垒,成为叮当健康的必然选择。
也因此,叮当健康在一众即时送药到家的企业中渐渐脱颖而出。并且,叮当健康还在不断拉伸服务链条,目前其业务主要分为三大板块:快药服务、在线诊疗咨询服务和慢性病管理业务。
快药服务是为用户提供购买非处方药和医疗健康产品的便捷服务,以快捷配送为特色,核心区域能在28分钟内送达。
叮当快药从医药公司合作伙伴及医药分销公司合作伙伴处采购药品,通过包括移动端APP、微信小程序、第三方线上平台、线上经销商在内的线上服务平台接受订单,再通过线下智慧药房向用户配送药品。
截至目前,叮当快药在十几个城市建立了数百家智慧药房,同时还提供药剂师购药指导服务,24小时在线为用户答疑解惑。
叮当健康寻求壮大实力,夯实供应链基础。2015年,其联合多家制药公司,启动供应端的战略合作,一方面,保证了叮当健康的药品供应;另一方面提高采购并维持低存货率。截至目前,叮当健康平台上销售来自4000多家制药公司及药品分销公司的药品。
叮当健康还通过在线诊疗咨询业务,为用户提供慢性疾病医疗建议,用户可通过在线消息、语音电话、视频电话等多种方式取得有效沟通。叮当健康为此建立了专业的医疗团队提供服务支持,包括近千名专业医生以及数百名包括药剂师在内的其他医疗专业人员。
医药电商的大蛋糕在于慢性病,对于相关领域,叮当健康也有所布局。
叮当健康慢性病与健康管理服务为肿瘤科、肝病、心血管疾病、皮肤病及糖尿病等慢性病用户提供服务,涉及用药与剂量指导、处方续签、用户健康状况信息反馈及相关药典信息管理等。
通过慢性病及健康管理业务,叮当健康实现对患者的高效追踪、管理、沟通,为用户建立的健康档案,有助于医生了解用户对药物治疗方案的执行程度,同时有助于该公司精准预测用户整个生命周期的医疗需求。
业务深耕带来商业成果。得益于公司知名度提升、销售订单增加、投资品牌增加以及智慧药房网络的扩展,2018-2020年叮当快药的营业收入分别为5.85亿元、12.76亿元和22.29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95.2%;今年一季度,公司收入为7.80亿元,同比增长55.9%。
服务闭环的建设者
眼下,叮当健康正在跳出单纯的“网订店送”服务模式框架,致力于打造完整闭合的产业链,构建覆盖问诊买药全场景的业务生态。
公开资料显示,最近一轮融资完成后,“叮当健康将推进实施‘医+药+险’的健康到家战略,提供依托互联网的多场景、一站式问诊、购药、慢病管理、心理咨询等医疗医药服务。”
一直以来,医药电商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受医保体系的影响,不过,政府正在逐步开放医疗保险线上支付的相关政策。
2019年颁布的《关于完善互联网+医疗服务价格和医保支付政策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提出了推广基本医疗保险在线支付的规定,为在线医疗服务报销创造了有利环境;
2020年11月,国家医保局颁布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医疗服务”医保支付工作的指导意见》,制定了关于医保定点、医保结算、基金监管等更细致的内容,进一步明确了对“互联网+医疗”行业的支持推动与规范管理。
对于叮当健康等互联网医疗、医药企业来说,能够打通“问诊-购药-医保支付”的业务闭环,进一步提升与传统线下药店的竞争优势。
在2020年的B+轮融资中,叮当健康引入了泰康保险,双方随后在“医药险”业务方面展开了更深层次的合作,依托叮当健康在供应链方面的优势和线下零售的管理效率,实现了快速的规模扩张。
去年3月,叮当健康宣布在深圳率先推出“医保到家”服务,由深圳市医保局指导完成,已实现与医保数据打通,实时同步。市民可选择使用医保购药,且享受专业医生在线问诊。随着在线购药、远程问诊的需求增加,在线医保支付的出台可谓恰逢其时。
事实上,为解决用户在线购药、问诊的支付问题,叮当健康早有动作。2019年6月,叮当健康与泰康在线合作推出针对家庭日常用药的商业保险产品“泰康在线小药箱”,后续还探索包括门诊险、商旅健康险等在内的多种创新型健康险产品。
此外,叮当健康与慕尼黑再保险公司合作推出“互联网问诊保险”,打造覆盖常见多发疾病及对症药品的百万医药保险产品,进一步完善健康管理服务闭环。
叮当健康在政策支持下,借助模式创新和科技创新构建互联网医疗新服务生态,以互联网为工具,以服务为导向,加速医疗、医药、医保的三医联动。未来,叮当快药还将围绕服务百姓健康这一宗旨,不断推出新业务、积极引进新技术,探索新模式,让百姓健康触手可及。
向健康管理服务平台转变
社会环境的变化不仅为数字大健康领域提供了广阔的前景,也为叮当健康等互联网医疗、医药企业提供了发挥舞台。
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增长,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提升,在人口老龄化及城镇化进程的影响下,居民健康意识显著提升,同时大数据、云存储等技术的进步极大地改变了医疗用品及服务的提供方式。
据相关资料显示,2020年至2030年,中国数字大健康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将呈近两位数增长;来自中商产业研究院统计显示:2020年我国互联网医疗市场规模为1961亿元,预计2021年市场规模将扩大至2831亿元;而Mob研究院发布的报告则预计,到2025年我国广义互联网医疗市场规模将达到万亿规模。
此外,医疗行业受政策影响颇深,近年来,相关政策法规的颁布令互联网医疗市场更加开放,迎来蓬勃发展的机会。
2018年颁布的《互联网医院管理办法》,对在线医疗服务的市场准入、执业纪律及监管等方面提出详细要求,奠定了在线诊疗规管框架。
2019年,《促进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纲要(2019—2022年)》出台,允许经由第三方配送,向消费者交付在线订购的处方药,推动了“线上购药—线下取药”业务模式的发展。
叮当健康顺应行业发展潮流,正在从传统的即时送药到家平台向全方位的即时健康到家平台转变,这是更契合行业现状的变化,也是提升自身竞争力的必要之举。
目前,行业玩家围绕“医患药”这三方面拓展布局,叮当健康尤其专注于流程更长的慢性病与健康管理。
对此,叮当健康有“两步走”阶段规划:第一个阶段为获客期,通过对用户的高效追踪、管理和沟通,建立用户个人的健康档案,提高用户的药物依从性;第二个阶段是基于大数据和个人健康档案,为患者提供整个生命周期的服务。
医疗是慢且专的行业,上市也只是新的开始。未来,在不断扩大医疗健康服务的场景中,在全方位满足公众的健康医疗需求上,叮当健康还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结语
数字大健康领域的广阔未来清晰可见,在政策支持下,加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赋能,互联网医疗前景值得期待。叮当健康的三大业务相辅相成、互为助力,完美契合行业发展,为公司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叮当健康可谓备受资本青睐,多轮次融资后,寻求上市水到渠成也将进一步借助资本力量深耕业务,完善生态闭环建设,与互联网健康巨头比肩鼎立,叮当快药未来可期。
- A股CXO股价波动剧烈!市场热议抗肿瘤药物新规发布
- 刚完成2.2亿美元融资!叮当健康再起IPO新征程
- 半导体板块风头被抢!业绩暴增17倍的医药股龙头站上
- 环保、创新、高附加值!生物医药产业有了新平台
- 行业龙头极速扩张!医药行业优质赛道及标志性牛股盘
- 暂别“医药一哥”宝座,恒瑞医药半年内总市值蒸发18
- 海外技术领先,国内能否弯道超车
- 联盟采购规则重心转变 约定采购量比例提高抗生素占
- 从专利制度变革看中国医药发展 新专利法为创新药保
- 科伦药业抗血栓创新药物:预防和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
- 六月份进入了中药材市场新的高潮
- A股CXO股价波动剧烈!市场热议抗肿瘤药物新规发布
- 降脂新药LEQVIQ?首次登陆中国博鳌乐城发布会
- 中标产品价格高于市场售价 头孢类引网友“发问”
- 葛兰素史克在沪设立全国商业营运中心 并于近日正式
- 房间里发现了蜱虫怎么办?蜱虫叮咬后如何治疗?
- 了解联盟规则重心作了哪些改变,企业又该如何应变?
- 7月份将会有一批新规出台影响我们的生活
- 新专利法为创新药保驾护航 防止不正当的仿制药竞争
- 江苏紫龙药业盐酸莫西沙星片以仿制4类报产获批 视
- 国内多项PD-(L)1 双抗药物亮相2021 ASCO,临床数据优异
- 刚完成2.2亿美元融资!叮当健康再起IPO新征程
- 32种中药注射剂基层禁用!基层开中药注射剂需谨慎
- 5个新药通过优先审评审批程序获批上市!助力医疗行
- 我国医院药品费用增长明显趋缓,门诊药品费用占比持
- 新研究:拔智齿可改善味觉 会持续很长时间
- 新专利法为创新药保驾护航 从专利法看中国医药发展
- 注射用左亚叶酸获批上市 中国首家获批注射用左亚叶
- 基药使用率少于70%!基层医疗机构逐渐上升
- 中国国家药监局:中国首款「注射用左亚叶酸」获批上
- 2021上半年,国内首次IND的1类新药分析!
- 瓜蒌系列进入2021年6月后,行情明显有好转迹象
- 进入高温酷暑季节 防暑降温用品不能用钱物替代
- 半导体板块风头被抢!业绩暴增17倍的医药股龙头站上
- 205家药企角逐58个品种62个品规 集采渐成头部企业盛宴
- Q1全国首次申请受理IND的1类小分子化药达到60个品种
- 美国FDA宣布批准JazzPharmaceuticals研发的Rylaze
- 环保、创新、高附加值!生物医药产业有了新平台
- 药监局综合司:提前终止当归芍药颗粒中药品种保护
- 美众议院将就FDA对Aduhelm的批准以及该药的定价展开
- 曙方医药与和誉医药达成独家授权协议 合作开发创新
- 行业龙头极速扩张!医药行业优质赛道及标志性牛股盘
- BTK抑制剂挺近百亿家族 国内外在研品种竞争态势
- 乐普生物提交的PD-1抗体普特利单抗注射液上市申请获
- 滤泡性淋巴瘤一线治疗将有新标准
- 威高骨科骨科领域排名靠前,募资加深“硬”实力
- 暂别“医药一哥”宝座,恒瑞医药半年内总市值蒸发18
- 默沙东肿瘤免疫治疗可瑞达在华获批新适应证
- 国家卫健委发布“证照分离”实施通知 大型医用设备
- 多部门支持利好政策频出 儿童专用药不足引关注
- 高估值加速资本运作 创新风险受关注
- 药疗不如食疗!韧豆腐保养脾胃、益气补虚好帮手
- 上半年美国FDA共计批准52款新药 6款生物制品(CD
- 医药板块权重股创年内新低 创新药研发支撑业绩仍需
- 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医院配备抗肿瘤谈判药物平均数
- 面对狂热市场 商家变得相对冷静
- 跨界医药梦碎!美尔雅筹划一年时间终以失败告吹
- 25个新药获得临床试验默示许可,包括16个国产1类新药
- 关于全国范围内的大型医用设备改革,早有苗头
- “儿童酌减”太宽泛 喂孩子吃药存在隐患